“好,不告诉别人!”杨生无奈的摊开手。
夜色之中,云溪姑娘看着这张和煦的脸颊,这才满意的点着头。
这一夜,几乎是在云溪姑娘一惊一乍的大叫声,漫长的度过的。
翌日清晨,再次启程。
老梁的脸色已经沉的非常厉害,“还有两日的路程,大概就能够赶到了……”
“嗯!”杨生点着头,看了眼远处,深吸了一口气,“这两日要小心了……”
老梁沉吟着,轻轻的点着头。
杨生看向了远处,再次拿起了画笔。
汴梁,这座古老的都城中,正上演着繁华中的喧闹。
成群的人结伴出行,马车、徒步,甚至还有一些太学生逃了出来,向着远处的城门口跑去。
李则架着马车,看着周围的行人,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,回头对着马车里的李纲说道:“大人,那位杨大人来了汴梁,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!”
“是啊!”李纲轻叹了一口气,也是挑开了车帘。
车窗外,不少女儿家在家人的陪同下,一同向着城外走去。
汴梁城仿佛成了一摊活水,变得激荡起来。
“这小子……”李纲摇着头,轻笑了一声,也是一阵的感叹。
杨生要来汴梁的消息,早在十几天之前便放了出来。毕竟当初离开的时候,素心书局已经定了日期,发行过中原日报。
河北百姓们知道,杨生这一次大张旗鼓的去汴梁,是为了河北减免赋税的事情。然而只有杨生自己知道,减免赋税的确需要来到汴梁,却不需要这样的大张旗鼓。
之所以这样,一个是想要收取一些民心,另外一个则是预防童贯对他下手。当天下人都知道杨生进京的消息,如果还有人出手的话,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事实也的确是这样,然而童贯还是童贯,仍然对着杨生下了手。
这件事情在河北引起了强烈的反抗,而在汴梁城却变成了一桩谈资。加上杨生身上自带的一些光环,例如雄州第一才子,大名水车的发明者,文曲星君、武曲星君之类的,在整个汴梁城中赚足了噱头。
尤其是河北的一场动荡,让杨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下来,更让许许多多的汴梁人,知道了杨生这个名字。
有人将杨生比作神仙下凡,有人将杨生当做大宋才子,而当初在雄州的两首词,加上《西厢记》在汴梁的风行,让杨生一跃成为了汴梁城最为耀眼的人物。
这样的人物来了,无论是谁都想要看上一眼。
李纲放下帘子,感叹了一声,一想起这些日子朝堂上发生的事情,内心或多或少的有些沉重。
不知道这位雄州第一才子来了,能不能把朝堂上的风气,稍稍的做出一些改变。
“老爷,出了城,咱们到哪?”李则在车辕上询问道。
“可是出城了?”李纲询问。
“没出去呢,现在人太多,只怕那位杨家相公来了,也未必能够那么快的进城!”李则叹了口气。
李纲一阵的苦笑,挑开了车帘,看了一眼远处的人群,也是感叹着。
“走吧,徒步出去!”李纲摆了摆手。
“好咧!”李则下了车,将马车交给了附近的一家铺子,急忙跟上了李纲的步伐。
两人刚刚走出城门,便看到远处一阵的骚乱,几匹骏马从城里跑了出来。
李纲回头看了一眼,看到马上的人,略微的愣了一下,“他怎么来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