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到如今以画有数百张符咒,为何今日却每每失败?莫非是以指带笔的缘故?”符笔的功用,就是能恒定的输出真气,神魂可以感应细微的变化。柳旭以指代笔,初次试练,内息控制的不够精准,时大时小,时快时慢,因此才以失败告终。
想通了前因后果,当下也不气馁,继续练习。失败了数次之后,终于能勉力控制内息稳定,成符一张。略微遗憾的是,没有感应到所谓的“窍”。不过此举也算一个小小的成就,对日后修习符法有巨大的帮助。
“窍,便是成符的关键,就如人体内的窍穴。而符箓内的行气路线,就如人体经络。如此一来,经络窍穴完备,一道灵符的结构才算真正完成。符箓一成,灵性自生,此时的符箓不再是单纯的灵气痕迹。而是把自身对天道的感悟理解,通过无数先辈总结出的行气路线,以自身独有的神魂印记,通过神意元气将其呈现出来。从而成为沟通天地自然、各种法则的符法灵物。可以说符箓一成,就有了生命。”
&n
bsp;“就如这静心咒,是对“静”这种天道的感悟。你觉得看书的时候可以静心,那就把这一刻神魂的感悟,通过自身真气,依着具体的行气路线,将其画出来。”
“而要想知窍,却是画符过程中一种纯粹的感应,那是随着手法的轻重缓急,于有意无意间,神魂与元气交流汇聚的点,玄之又玄,说不清道不明。懂了就是懂了,不懂就是不懂。有的人画了一辈子的符,却从来不知窍为何物,但同样不妨碍他杀人放火。至于知窍的好处,一句话就能概括。画符不知窍,反惹鬼神笑。画符若之窍,惊的鬼神叫。”仔细体味着当初荀大夫的话,柳旭陷入了沉思。
“既然我以阅读见闻录为静,那么就一边看一边画。”当下拿出见闻录,左手持书,右手在蛇皮上笔画。随着心神浸入其内,手指也按着画了无数遍的线路前行。
此时看到一篇杂记,记述了一位采药客在丛山峻岭间寻药。柳旭只觉自己附身其上,时而缓缓向上攀登,时而急速翻滚滑落,时而绕过一堆山岩,时而于缓坡处停留。
突然,天空中闪过一道雷霆,只见一颗流星,自天外急速坠落,燃烧着红红的火焰,当头砸落。柳旭骇得整颗心都欲顺着喉咙跃出,瞬间醒了过来。此时手指微微颤动,最后一笔符痕与那所见流星一般,自上而下,一气呵成。
再看这枚静心符,转折节点处,有五个小小漩涡,缓缓吞吐天地元气。一朝知了窍,柳旭开怀大笑。此情此景,不由得开口吟道:“仙家只顾盗仙芝,不觉此处有真知。孤独寂寞囊中物,古人为何却不识。却-不-识!”
就在吟诗作对之际,那枚静心咒的五个窍穴缓缓旋转,从见闻录内剥离出一股黑色的烟气,随风而散。原本的破落样,稍微有些改观,柳旭却似毫无所觉,“我现在对于符法一道,算是初窥门径,距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了。现在只弄明白了静心咒这一种符箓的奥妙,而要推而广之,还需大毅力、大智慧、大功夫。”心中自醒了一番。